发布日期:2019-08-21 07:39:41 来源:
徐锦庚作主题报告。(本报记者张宪政摄)
徐锦庚,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社长,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样一位“新闻大家”,8月20日走进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的“点单式”培训课堂,以《于平凡处见繁花——浅谈通讯和报告文学采写的“四力”》为题,作了一场精彩深刻的主题报告。报业集团主要负责同志主持报告会。
这场报告既是报业集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对集团广大采编人员一次现场业务辅导,让大家深受启迪、倍感激励。
徐锦庚作为一名记者,已经功成名就、著作等身,但他依然扎实采访,笔耕不辍,让人深切感受到一位新闻工匠所坚守的初心。
他写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民办教育调查》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并入选多个纪实文学年度选本;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获第十三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短篇报告文学《懒汉治村》入选《新华文摘》;短篇报告文学《曙光中的足迹》入选《学习活页文选》;两篇新闻作品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教材。
脚力:绝知此事要躬行解决“如何采”即素材收集问题
脚力到位,笔力方能雄健。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而时代的变化,总是在基层首先酝酿发生。
“报告文学是混血儿,母本是通讯,父本是小说。”徐锦庚生动精辟的论述,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耳朵。
2008年,徐锦庚在山东枣庄采访时,决定围绕台儿庄大战和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写一部《台儿庄涅槃》的长篇报告文学。
“从那时起,我花了5年时间写就文章。其中4年时间用来实地采访、收集史料、甄别史实。”徐锦庚的脚力之健,让大家深受震动。
徐锦庚例举了一个执着求真的例子。抗战时期,川军将领王铭章战死沙场。但对王铭章的死因,普遍观点认为是“自戕殉国”。
徐锦庚却没有继续写“自戕殉国”。就为这样一个细节,他辗转四川,来到王铭章的嫡孙王德明家中。王德明说,爷爷牺牲时身边的警卫副官李绍坤回忆,王铭章是身中数弹、当场牺牲的。根据这些素材,徐锦庚在描写滕县保卫战时,把王铭章之死写成“当场牺牲”,否定了“自戕殉国”的说法。
这才有了从“自戕”到“牺牲”的字字千钧。
眼力:世事洞明皆学问解决“写什么”即题材的筛选问题
眼力所至,柳暗花明。
有一次,省科技厅的一位领导向徐锦庚提供一个线索:章丘某人有项新发明,用蟑螂处理餐厨垃圾,建议去采访。
徐锦庚不信,按兵不动。
两年后,这位领导又提起这事,说那人了不得,养殖蟑螂已达上百吨,一天能吃掉十多吨垃圾!
徐锦庚吃了一惊,急急赶去。他亲眼证实李延荣养的蟑螂,能将餐厨垃圾吃干榨尽,蟑螂烘干磨粉拌入饲料后,还能完全替代抗生素。徐锦庚对这件事跟踪采访半年,心中一个个问号被拉直,坐不住了。
他采写的短篇报告文学《驯虫记》在人民日报整版见报后,媒体纷至沓来,“蟑螂大王”李延荣走到了聚光灯下,徐锦庚却默默退到光圈外,开始检讨自己。
徐锦庚沉思,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目光冷漠,看到的是灰霾;目光热切,才能见彩虹。
徐老师同大家共勉:“善于发现问题、迅速捕捉亮点、精准抓住要害的眼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炼成,需要我们做有心人,耐住寂寞、持之以恒、集腋成裘、积沙成塔。”
脑力:吹尽狂沙始到金解决“如何写”即主题的把握问题
延安时期,毛主席为《新中华报》的题词只有两个字:多想。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明确提出了“四力”的要求,其中就包含“脑力”。
新闻工作者如果不具备勤思善学的脑力,就会在看问题上失之于浅、失之于偏。
如何让新闻报道承载思想,表达价值?
徐锦庚以报告文学《因为爱,所以爱》的采写为例说明。
2014年,徐锦庚接到报社采访任务,去西藏采写援藏博士夫妻马新明、孙伶伶事迹。到了高原,马新明说,这两天没空。徐锦庚没有气馁,与马新明同吃同行,如影随形。两天后,其他媒体进藏,集体采访开始,面对厚厚一沓材料。徐锦庚依然在思考——“写人物,必须写出自己的感动,先打动作者,才能打动读者。”
徐锦庚苦思冥想,最终把日记体与报告文学嫁接,用日记体的“现在进行时”,装进主人公事迹的“过去时”。他在高原上,一直写到大脑缺氧,任情感在键盘上一泻千里。最终,《因为爱,所以爱》一气呵成。
增强脑力,要坚持勤学习、多思考,真正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徐锦庚点睛道:“作为党报新闻工作者,我们的脑力应集中于弘扬正气,鞭挞时弊。”
笔力:看似寻常最奇崛解决“如何说”即语言的表达问题
“作为新闻工作者,大家都熟悉‘了’这个字。‘了’字用多了,行文拖泥带水,我建议尽量少用。”徐锦庚巧妙地从一个常见字说起,阐发自己的“笔力”观。
徐锦庚认为,新闻语言侧重概括性叙述,简称“概述”,特点是简明扼要;文学语言侧重于描写性叙述,简称“描述”,特点是生动形象。假如记者能综合运用这两种语言,就能使作品既简洁又生动。
笔力差的,拖泥带水;笔力好的,行云流水。不论是恢弘的写作人生,还是含情的字里行间,徐锦庚总是毫无保留地和大家分享写作的奥妙。。
这一堂课让大家感觉受益颇深,纷纷表示,将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做一名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党媒新闻工作者,写出更多忠于时代、记录时代的好新闻、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