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栏目

“搬穷窝挪险窝,我为新房写首诗”——南部山区老峪村村民写诗赞新居

发布日期:2019-08-19 07:18:05     来源:


  “青山环绕路幽深,绿树浓荫掩新村;栋栋楼房瞻气象,排排小院映乾坤;新铺街道平如镜,初栽花草绽芳芬;翁媪妇姑门前坐,笑语声里颂党恩。”

  这首《老峪新居》,是南部山区西营街道老峪村村民湛思春,在此次台风过程中为新居写的一首诗。

  此次“利奇马”台风过境,南部山区降雨量最大的地方就是老峪村所在的龙湾片区。由于易地扶贫搬迁,该村和积米峪村2018年搬进了山下的安置区,这是他们第一年在新居度过汛期:“再也不用一刮风下雨就提心吊胆,新居牢固舒适,就像党的关怀,可以遮风挡雨,更能温暖人心。”湛思春说。

  挪出穷窝险窝汛期不再提心吊胆

  “我家的老房子70多年了,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这次台风暴雨,要是没搬进新房子,我家肯定就要受灾了。”积米峪村村民朱文俊说。

  龙湾片区此次台风过程中降雨量达489.9毫米,是西营街道自1959年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降雨量。该片区此前一下大雨就受灾的老峪村、积米峪村村民们,这次却不再担惊受怕,也不用再紧张地撤离安置。因为易地扶贫搬迁,两村原来在山上分散居住的村民,2018年都集中搬到了山下安置区,此次持续大雨,他们在牢固舒适的新居中安然度过。两村村民纷纷感叹: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让他们搬出了“穷窝”,更挪出了“险窝”。

  记者采访了解到,搬迁前两村布局分散、山高路陡,遇到恶劣天气,山体滑坡、路面塌陷、道路积水、房屋倒塌等隐患频现。每年汛期,大雨都会对居住于山窝里的村民构成严重威胁,成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村干部最揪心的一件事。受此次“利奇马”台风影响,两个村子部分老屋不同程度遭受灾害,并出现了山体滑坡。

  “在老房子里住时,每到汛期夜不能寐。现在风雨在窗外拍打,我在屋内安眠。这是原来想也不敢想的事。”朱文俊开心地说。

  准确统计受灾数据加大巡查防止次生灾害

  8月13日,随着台风影响逐渐减弱,西营街道将防汛重点由防御台风转为抢险救灾,立即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灾后重建工作小组,同时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分解任务,责任到人,深入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展开了“恢复家园”攻坚战。

  工作组迅速深入到全街道38个村,了解农田、果树受灾和河道毁坏情况,部署督导各管理区、各村迅速展开灾后重建。该街道应急办加班加点统计受灾情况,掌握最准确的受灾数据,为民政等部门制定救助措施、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醒村民注意查看自住房屋情况,安排包村干部加大排查力度,避免次生灾害发生,街道农办加强指导,减少粮食损失。

  该街道目前正有序推进灾后民生综合保险工作,街道和管理区事先已进行详细摸排,统计辖区内灾后群众生活必需品以及家中粮食损失,8月18日,保险公司已分成4个组对街道统计情况进行核实。

  做好清理垃圾和防疫工作 确保“泉水之源”清洁

  西营街道制定了《西营“8·10”灾后重建工作计划表》,按照计划表进度开展水利工程修复、地质灾害点除险、环境卫生清理等工作。各管区和村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积极性,动员群众开展重建自救。

  连续暴雨不仅给居民群众带来安全隐患,也影响了卫生环境,尤其作为泉水之源,垃圾容易造成水源污染,殃及下游河道。面对灾情,西营街道各部门分工明确,交叉协作,第一时间组织环卫人员进行灾后清洁,进行垃圾清理、环境卫生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污清淤,恢复西营往日“洁净脸面”的同时,全力做好灾后消毒杀菌和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工作,避免水源污染。

  在抢险救灾的同时,南部山区管委会和西营街道始终牵挂受灾群众的生活情况,走访慰问部分受灾群众,以实际行动温暖群众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