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栏目

百名青年记者走基层丨灵岩名塑 天下第一

发布日期:2019-08-07 17:44:12     来源:



百名青年记者走基层丨北方有茶园 何必下江南

  千年古寺“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己有1600多年的历史。自唐代起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位列其首。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之说。

百名青年记者走基层丨灵岩名塑 天下第一

灵岩名塑

  灵岩寺内不仅有高耸入云的辟支塔,传说奇特的铁袈裟;亦有隋唐时期的般舟殿,宋代的彩色泥塑罗汉像;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自然奇观。但最为人称道的是殿内40尊彩色泥塑罗汉像。

  千佛殿内的这40?尊彩塑罗汉,是宋治平三年(1066年)塑造的,原在千佛殿西侧的“十王殿”中,后来殿毁像残,500尊罗汉只剩下40尊,于清代移于千佛殿内,得以完善的保存至今。现存的这40尊罗汉像身高1.1—1.2米,按真人的比例塑造。身上的妆銮用朱砂红、黄丹、雄黄、石绿、大青等矿物质颜料涂饰,不仅彩色浓淡适宜,而且永不退色。罗汉塑造精湛,线条流畅,比例匀称,其肤色、袈裟、袍袖、手帕、衣袋、缨穗以及上面的花边图案等,设色精当,搭配和谐,与他们的身份、神态、气质十分协调。衣饰的细部制作也十分精致,即使衣带的来龙去脉和结扣的穿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百名青年记者走基层丨灵岩名塑 天下第一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杨晨在灵岩寺所在地长清万德街道采访

  古代艺术家在塑造这些罗汉形象时,侧重于写实,以形写神,以神表情,以情现心,对人物的性格刻画入微,体现出每尊罗汉的个性与特点。塑像以现实人物为基础,其神情状貌、喜怒哀乐具形于色。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刚烈威严,有的肃穆安然,有的诙谐恬淡;有历经风霜、洞明事理的老者,有精力旺盛、持戒精严的中年,有眉清目秀、洒脱倜傥的青年;有的垂袖而坐,有的合掌入定,有的娓娓说法,有的凝神思考,有的牵袍欲起,有的安如泰山……动作无不准确得当,形象无不生动逼真。

  这些罗汉塑像或补衣,或拄杖,千姿百态。他们有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装束,有的垂袖,有的露肘,有的赤足,尽管这些罗汉均采用坐姿,但动作各异,竟无单调的感觉。就连他们的神态气质,衣着行止,也完全符合各自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看上去呼之欲动,就连他们颈、额、手背上的血管也清晰可见,仿佛感觉到血液在他们身上汩汩律动。当时的艺术家也为他们塑造了体腔,其腹腔里面用丝绸包裹着香料做成的五脏六肺,这在我国各处寺院现存的罗汉像中是唯一的。

  那么这些塑像是谁塑造的哪?根据资料记载是北宋雕塑家和著名工匠盖忠。在西起第17尊罗汉的骨架内腔前胸里侧木架支柱上有“宋治平三年六月临邑盖忠立”朱笔题名。这些塑像充分显示了我国造型艺术在北宋时期倾向写实的特点。

  也正是因为“写实”,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把这些罗汉像称为“海内第一名塑”。中国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观后亦作评价:“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