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8-15 06:51:04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的治本之策、关键之举,务必把这个基础夯实筑牢。
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我市以坚如磐石的决心,深化治理、夯实基层、严格督导,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着源头治理、防患未然挺进。而将扫黑除恶与基层组织建设同步推进,形成长效机制,无疑抓住了专项斗争的关键。
把扫黑除恶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边扫、边治、边建,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力有效推进。
筑牢“防火墙” 增强“免疫力”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通过开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村(社区)“两委”换届及“回头看”等工作,及时化解基层矛盾,夯实基层基础,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管理监督,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提供组织保证。
精准发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也是防范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重点。今年5月,市委组织部专门下发《关于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通知》,对全市4547个村党组织进行全面摸排,并针对每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逐一分析原因、登记造册,实行销号管理。截至7月,共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258个,研究细化整顿措施1032项。为进一步强化工作力量,对所有软弱涣散村全部选派“第一书记”帮扶;对43个无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村,从市县机关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对工作难度较大的村,明确282名县乡领导帮包,并组建159个工作组驻村指导。为了让工作真正落地见效,整顿情况还纳入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成为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考核内容。
严把“入口关”,筑牢城乡基层“防火墙”。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抓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及“回头看”工作,围绕“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换出好风气”目标,严把人选入口关,细化“不得”“不宜”负面清单,严格落实候选人资格县乡联审制度,先后审查3.5万人次,排除不符合条件人员1399人,有效防止了“带病参选当选”。换届以来,村(社区)组织力是否得到提升?村(社区)里各项事务是否运行顺畅?村(社区)干部们是否认真履职践诺?针对这些问题,我市组织开展了换届“回头看”,对换届人选“二次体检”,全面排查依法依规操作情况、落实候选人资格县乡联审制度情况、新任“两委”成员人选质量情况,重点看是否存在“在职不履职”不担当不作为的村党组织书记和“两委”干部,发现问题督促坚决整改,决不让涉黑涉恶人员有机可乘。同时,加强换届后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将党性党纪党规、扫黑除恶政策法规纳入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内容,市县分级轮训新一届“两委”干部3万人次,筑牢抵制黑恶的思想防线。
发挥政治功能,激发群众正能量。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关键靠群众。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深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法规,先后发放宣传册、明白纸110万份,张贴公告、悬挂横幅1.5万条,入户宣传13万人次,鼓励群众踊跃举报,坚决同不良风气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一场保卫群众切身利益的人民战争。打赢这场攻坚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指导基层党组织大力加强过硬支部建设,团结带领群众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进实施“四德工程”和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村庄稳定。在全市建制村推选了获省表彰的12名“担当作为好书记”和12个“干事创业好班子”,获市表彰的21名“出彩型”村支部书记和23个“出彩型”村党组织,进一步激励农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从严管理监督,增强基层组织“免疫力”。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我市从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日常管理,严肃处置和打击涉嫌违纪违法基层党员干部。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从源头上遏制“微腐败”问题发生。大力推进基层协商民主,探索实行“五步议事”等做法,有效促进了矛盾化解、乡村和谐稳定。始终坚持正风肃纪,在村(社区)“两委”换届期间,坚决打击违纪违规行为,严肃查处拉票贿选、破坏选举秩序行为,及时给予涉案人党纪处分或治安处罚;开展专项排查,将群众举报的涉及基层党员干部的问题线索及时转交、核实和处理。换届后,对工作不胜任、群众意见大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组织成员及时果断进行调整,对受治安处罚的村委会主任、村委委员进行劝退。规范基层党员干部权力运行,加强对权力的监管、约束,也是防止滋生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有效手段之一。今年以来,市民政局积极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不断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章立制进一步厘清基层干部的权限,让权力“晒”在阳光下,让黑恶势力无“伞”可遮。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固本强基、标本兼治,才能从源头上、根本上有力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汇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强化党建引领 推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党委(党组)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项项固本强基的创新务实举措,筑牢了基层堡垒,激活了组织末梢,夯实了执政根基,为加快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汇聚起无穷力量——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过去章丘区三涧溪村是有名的乱村,三个自然村各村有各心。为让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三涧溪村党总支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入手,建立“五个一”为民服务体系,对党员实行“家庭捆绑式”考核。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三涧溪村从出了名的“难管村”,变成了党建振兴乡村的全国范本。
实现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保障;提升组织力,引领带动发展是关键。
长清区马套村过去是个“守着金山啃窝头”的穷山村,几年前村党支部牵头创办茶叶种植合作社和将军山旅游度假合作社,带领群众种茶叶、搞旅游、办网店,短短几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40余万元,走出了“互联网+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的新路子……
马套村的“逆袭”得益于全市推行的支部“1+3”工作。近两年,我市把引领发展和服务群众作为农村党建工作的主题,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实施以“支部+便民超市、支部+合作社、支部+服务队”为主要内容的支部“1+ 3”工作,逐步探索完善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增收的有效模式,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入、群众得实惠”的多赢局面。
驻村“第一书记”是村级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是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发挥“尖刀兵”关键作用。目前全市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共916名,实现了对贫困村的全覆盖。为激励推动全市“第一书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打头阵、当先锋,市委组织部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第一书记”管理服务工作的十条意见》,从指导帮带、关心支持、监督管理、考核激励四个方面,细化完善了10条具体措施,让“第一书记”在基层工作中没有了后顾之忧。同时还将“第一书记”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纳入县乡党委和派出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有力推动了各级“第一书记”工作责任落实、任务落地。
据了解,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增强村党组织统领农村资源、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着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各类服务组织为支撑的乡村组织体系,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农村发展。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狠抓基层组织建设,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