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栏目

济南市加强污染源头控制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出炉

发布日期:2018-07-25 06:58:29     来源:


  7月24日召开的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动员大会,印发了济南市加强污染源头控制推进“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攻坚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等材料。按照计划,到2020年,我市产业、能源、交通运输和农业投入结构持续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初见雏形。

  东部老工业区今年拟再搬迁关停10家工业企业

  目前,我市污染排放总量仍较大,源头上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产业布局不合理、农业投入结构较粗放的问题仍客观存在。

  下一步,我市拟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等方面发力进行调整。其中,将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拟以钢铁、水泥等行业为重点,通过完善综合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一批能耗、环保、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地条钢”行为,依法全面拆除生产建筑用钢(含钢坯、铜锭)的工频炉、中频炉等装备。

  我市将推进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在前期搬迁关停56家企业的基础上,2018年拟再搬迁关停10家工业企业,累计搬迁关停企业达66家。拟着力依法清理违法违规产能,坚决关停用地、工商营业执照等行政许可手续不全并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可以达标改造的企业,逾期依法一律关停。此外,拟持续实施重点高排放行业工业企业季节性生产调控,错峰生产调控实施时间为采暖季,其中,水泥粉磨站错峰生产调控实施时间拟为2018年至2020年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1月15日。

  已明确的退城企业逾期不退城一律停产

  我市将努力增加新的增长动能。按照计划,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6%,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金融、现代物流、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十大产业全部具备千亿级产业发展能力。

  同时,我市拟加快传统行业绿色动能改造。其中,加快推动化工企业进入园区集聚发展,拟将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化工类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权限上收到市级投资主管部门,严禁搬迁改造企业在原址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项目。

  我市将加快城市建成区、重点流域重污染企业和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改造。2018年底前,制定专项计划并向社会公开;已明确的退城企业,明确时间表,逾期不退城的一律停产。东部老工业区以济钢产能调整为契机,加快推进济钢“四新”产业园、文化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创新谷”孵化基地等转型发展项目。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将建设现代绿色智慧新城。

  此外,我市将调整能源结构,除城市集中供热锅炉和电厂锅炉外,已建成的采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和项目,限期淘汰或进行清洁能源改造。

  铁路“两主一辅”客站格局调为“三主两辅”

  调整运输结构,我市将减少大宗物料公路运输量。拟到2020年,对运输距离在400公里以上的、计划性较强的,煤炭、石油等大宗货物基本转为铁路运输。着力控制柴油货车污染,自2018年起,用2年时间采取资金补贴、鼓励报废、区域禁行、强制注销等疏堵结合措施,促使全市3.4万辆左右老旧柴油车报废更新。

  我市将优化重型柴油货车运输路线。其中,针对二环西路柴油货车通行流量大情况,研究制定限制柴油货车通行及交通分流的政策措施,优化通行线路,合理分流。重污染天气期间,高排放、老旧柴油货车原则上禁止上路行驶。

  此外,我市计划增加铁路运输量,大力提升铁路货运能力,构建“米”字型布局的快速铁路网络;将“两主一辅”的客站格局调整为“三主两辅”,即济南站、济南西站、新济南东站为主要客运站,大明湖站、东沙王庄站为辅助客运站。

  在调整农业投入结构中,我市将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禁止在作物上使用高毒农药,做好高毒农药替代工作;加快建立农膜利用和回收处理体系建设,到2020年实现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

  2020年城区域内清洁取暖面积比重力争达到100%

  根据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攻坚方案(2018-2020年)征求意见稿,到2020年,我市力争环境空气质量比2015年改善35%,城市PM2.5年均浓度达到53微克/立方米左右,臭氧逐年上升趋势得到明显遏制,控制在16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不低于6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空气质量各项指标满足国家和山东省要求。

  我市将着力推动清洁取暖发展。到2020年,全市城区域内清洁取暖面积比重力争达到100%。其中,城区通过淘汰中小型燃煤锅炉及大型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长距离工业余热供暖、区域能源互联网、煤改电、煤改气、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实现100%清洁取暖;农村地区通过就近并入集中供热管网、建设分布式新能源取暖工程、加强既有房屋保温改造等实现供暖清洁化。